關于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等單“解決問題”的教學工作建議
各縣(市、區(qū))教研室: 現(xiàn)發(fā)下我室小學數學組《關于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 等單元“解決問題”的教學工作建議》,供各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教研工 作參照。請根據本地教學實際情況和教學進度,進一步增強相關教研活動 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fā)揮各級教研組織和教師群體在校本教研中的作 用,提升一線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具體教學實踐問題的 能力,扎扎實實抓好全市小學數學新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各地在小學 數學教學教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情況,也請及時向我室反映。 附件:關于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等單元“解決問題”的 教學工作建議 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二 00 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擬稿:洪李東寧寧 審稿: 孫 彥 簽發(fā):孫 彥附件: 關于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等單元 “解決問題”的教學工作建議 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等單元“解決問題”的內容(大體由 1986 年大綱版教材“分 數乘、除法應用題(用算術方法解) ”內容,經1992 年義教大綱版教材“分數乘、除法和四則混合運算應 用題(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 ”沿革,再作改進而來),直接關系到數學新課程“知識與技能” 、 “數學思 考” 、 “解決問題”等總體目標的達成,關系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 點和難點,也是后續(xù)學段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 本市正在使用的兩個版本的課標實驗教材中,這項內容分別位于: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分數 乘法、分數除法、分數混合運算 3 個單元內;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法、分數除法2 個單元內。 在教學實踐中,各縣(市、區(qū))注意發(fā)現(xiàn)值得關注的新問題,認真探究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為切實保障 這項內容的教學質量,我們召開了全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會,并提出以下教學工作建議。 1、這項“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定位,必須以部頒《課程標準》為依據,必須以現(xiàn)行教材為主要參 照,必須從學生實際基礎和發(fā)展需求出發(fā),不得隨意增刪教學內容,隨意拔高或降低基本要求。其中,對 于學生選擇用除法計算的,要引導學生做好分析,理清思路,對這一方法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更不作基本要求。 還必須切實把安排在分數乘法、分數除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各單元的“解決問題”內容視為一個有機 整體,系統(tǒng)設計教學目標,合理分解整體目標,科學分配到各個單元和每一節(jié)課,甚至上溯到四年級利用 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乃至第一學段相關內容,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 2、這項“解決問題”的教學關鍵不可輕心,如 ①梳理和篩選信息,.是弄懂事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前提)方面的新課程新要求 i ②分數乘法的意義,是運用分數乘、除法等知識和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算理基礎; ③分析數量關系、建構基本的等量關系式,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對此,應整體考慮,選擇合適時機,設計和安排必要的專項練習,每節(jié)課各有側重,務求扎實有效。 3、這項“解決問題”的教學難點,因班而異,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蓺w結于教育者(教師,教 材編者等)對于學習主體(兒童)與學習對象(數學)在具體——抽象,簡易——繁難,已知——未知, 個別——一般,局部——整體諸關系的協(xié)調、誤讀或介入的問題,如: ①梳理和篩選信息,.弄懂事理,明確有效條件與問題的關聯(lián),熟悉常見數量關系。對此,第一,要 從整數教學階段的“解決問題”就開始按部就班循序培養(yǎng)這些能力,打好必要基礎;第二,要在新課教學 中注意給學生必要而足夠的視覺支撐,完整呈現(xiàn)信息的梳理和篩選過程,揭示有效條件與問題的關聯(lián); ②完整把握和正確理解例習題中陳述基本的等量關系的語句(慣稱“關鍵句” ,本文簡稱“等量關系 句” ,僅為業(yè)界交流用語,不作課堂教學用語,,下同)。這是分析例習題中的數量關系、建構基本的等量 關系式的抓手。為此,除了需要事前診斷,做好分數乘法的意義和常見數量間的等量關系等基礎功課,還 應認真?zhèn)湔n,對例習題中的等量關系句逐題研讀推敲,從易到難,以簡馭繁,循序設計安排教學,把使用 省略句型和復合句式的等量關系句的例習題適度后置, 并對這類句型的等量關系句進行轉換或補全的專項 練習,當然,不可人為拔高要求,必須適度適量; ③等量關系(等式)表述上的等價轉換(恒等變形)。利用稍復雜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小學通常先 要將例習題中的等量關系句進行表述上的等價轉換,爾后再建構等量關系式和方程;而在初中則無須先行??3???轉換,比照數量關系句原有的語序,直接建構對應的等量關系式和方程。無奈的原因是,小學解方程的教 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僅限初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很小一部分,要規(guī)避學生不會求解的方程,列方程就 不得不有所顧忌,以致不如初中教學那么順暢自然,這難度代價顯然高于初中。對此,小學所需的環(huán)節(jié)— —等量關系句(等式)表述上的等價轉換,不只酌情專項練習,還要注意用學生熟悉的情節(jié)事理為依托, 并選擇較簡單較小的數據,輔以直觀的線段圖,以提升全班學生的參與廣度和參與效度; ④有效融通算法形成的思維流程問題。必須看到,從義教教材到課標實驗各版本教材及配套的教師 用書,都沒有圓滿解決一個同樣的問題:在運用算術與利用方程這兩種算法形成的思維流程上,缺乏共通 的支撐點,獨立性大于整體性,從而影響到學生算法選擇判定的思維流程:分數乘法單元的“解決問題” 板塊的例習題, 依照傳統(tǒng)的算術思路, 列式強調的側重分數乘法的意義, 只字不提等量關系式或等量關系; 而分數除法單元“解決問題”板塊的例習題,依照古典的代數方法,列式強調的直接依托更側重等量關系 式或等量關系。這兩種算法形成(判定)的思維流程由 2 個迥異的關鍵支撐點隔開,缺乏融通,致使學生 在算法選擇判定時,普通智力水平的學生要在教材提供的這樣 2 個不同的支撐點上逐一嘗試,乃至盲目嘗 試。對此,應繼續(xù)探索改進,融通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兩單元“解決問題”算法形成(判定)的思維流程, 比如,在分數乘法單元“解決問題”例題的算法形成(判定)的思維流程中,增添一個強調數(等)量關 系式或等量關系的環(huán)節(jié),從而與分數除法單元“解決問題”的例習題的算法形成(判定)的思維流程的關 鍵支撐點合二為一,形成統(tǒng)一融通的算法教學的操作基礎; ⑤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首先,必須保障此前的相關基礎的教學到位,其次,對于重點難點內 容確實過多的集中在一節(jié)的課,應由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上級別的學校審慎調研后,向縣(市、區(qū))教育局教 研室匯報和備案,經研究同意,作適當切分。 4、這項“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設計和課堂組織調節(jié),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過程,突出重點, 保障基本內容的有效學習、充分練習和及時全面的有效反饋;要堅持關注差異,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和梯度 難度,注意發(fā)現(xiàn)、分析和恰當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教學資源,調節(jié)和推進教學,增強教學針對性和 實效性。 5、提升“解決問題”的教學效益,需要不斷深入開展教研工作。 ①發(fā)揮市、縣(市、區(qū))、校各級教研組的整體力量和網絡功能,充分發(fā)揮教研員、骨干教師、資深 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優(yōu)勢互補作用,面向常態(tài)課和全體教師需要,針對當地具體問題,適時組織專項教研活 動,如學情前測、集體備課、課堂觀察、案例分析、作業(yè)分析、教材比較、觀摩研討課、命題質量評選交 流等等; ②發(fā)揮考試評價的正確導向和教學診斷作用??荚嚸}要依據《課程標準》,重視基礎,關注過程與 方法。把教學重點和關鍵作為主要考查內容,正確配置分值。做好試卷分析,準確及時診斷教學,注重發(fā) 展性評價。同時,提倡編制原創(chuàng)試題,試題情境力求貼近兒童,貼近時代,有地域特色; ③密切關注《課程標準》修訂稿的頒布和教材的修訂情況,及時組織學習研讀,調整改進教學工作。 此外,在《課程標準》修訂稿頒布前,建議我市有條件的縣(市、區(qū))、校,從3年級起,務必培養(yǎng)全體學 生在應用題分步列式基礎上列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的能力, 為稍復雜的列方程解決實際用問題打好不可或 缺的基礎;再者,可利用機動課或練習課,安排1節(jié)“工程問題”最基礎內容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了 解處理抽象的單位1的思路門徑,為初中階段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做好一項必要的學習準備。 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小學數學組 2009年11月16日
版權所有 安慶市外國語學校 皖ICP備2022015241號-1 皖公網安備 340802020001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