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課堂在實踐中-----探秘植物多樣性
為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學校組織讓同學們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自然中去。在三月底和四月份分別安排了銅陵江南十二景研學和認識校園常見植物等一系列活動。走近大自然,了解生物圈中最可敬可愛的生產(chǎn)者-----綠色植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情感,使學生懂得人類只有與其它生物和諧相處,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諧社會。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了解了安慶的市樹是樟樹----它是常青樹種,天氣變暖,新葉抽出,老去的樹葉變紅,變黃自然脫落。但是這個季節(jié)它的花,散發(fā)出來的香氣沁人心脾。知道了杜鵑花有常見的紫紅色也有自然中的紅色(映山紅),明白了檵木即有紅花的也有白花的。
此次活動讓語文課本上的植物真正的走到了學生的面前,在銅陵研學的過程中體驗紫藤蘿深深淺淺的紫。在參觀校園花廊中,認真觀察了薔薇和月季,了解兩者在花、葉、枝條等各方面的區(qū)別。也知道了市售的玫瑰基本是月季。在文體館前方小水景處,看到了正在開放的睡蓮,從葉子的形態(tài)上和荷進行了很好的區(qū)分。在校園中,經(jīng)過老師的講解,也了解了桃、李、梅、海棠和櫻花的一些差異。
學生驚嘆于植物也可以像動物一樣對外界的刺激作出明顯的反應,并上手進行了操作,感受紫薇樹干接受觸碰后,上方葉片會發(fā)生抖動等等。
對裸子植物中的鐵樹,銀杏,松,柏等也進行了一些觀察。大大的增加了學生對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同時部分同學采集了一些花瓣和葉片制作了標本。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豐富課余生活。學生體驗了生命的奇妙神圣,增強了學生環(huán)保意識。這些活動使學生意識到獲取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思想和方法不僅僅在課堂,而更多的應該在社會實踐活動中。